电脑版

重点聚焦!“踔”厉奋发同抗疫 巾帼从不让须“眉”——走进李踔和储眉家庭

2023-05-25 22:36:26来源:

抗疫三年,广州的街坊们对“市八医院”这一地方一定不陌生。在一场场的新闻发布会上,我们常常会听到,“以上病例均已闭环转运至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隔离”。这里是广东省、广州市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也是新冠肺炎病人救治的“第一线”。


【资料图】

在这里,有千余名医务人员至今仍然坚守在抗击疫情最前线。其中就有那么一对求学路上便相知相识,结婚十余年始终相互支持的抗疫“夫妻档”。他们就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下称“市八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李踔和口腔科主任医师储眉。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暴发。他们主动请缨,双双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共同冲在了抗疫防控最前沿。一个是全院第一个报名到发热门诊工作的志愿者医生,在一周内筛查和诊治了200多位发热患者;一个在医院医务科负责疫情数据统计工作,每日早出晚归。

而他们家里上有两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下有两个年幼的孩子。作为家庭的“顶梁柱”,他们舍小家而卫大家,以挺身在前的责任担当谱写了新时代“抗疫卫家”的动人篇章。

女儿口里的“口罩超人”

“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书。”2020年1月17日,市八医院发出通知,征集志愿者医生到发热门诊工作。在当时,对这个从未接触过的新冠病毒,李踔第一个报名了,不是因为他对新冠病毒有多了解,而是作为所在支部的书记,“如果支书这时候不挺身而出,那我们未来怎么做工作?”

1月20日,李踔就开始到发热门诊上班。当时每个班是8个小时,身穿全套防护服,当时防疫物资十分紧缺,为了节约防护服,医务人员尽量减少吃喝、减少上厕所次数。

那年的大年三十,李踔上的是零点到八点的班次。天蒙蒙亮的时候,一位中年男子神色着急地带着女儿来到李踔面前,他的女儿发烧了!

李踔立刻仔细地为他的女儿进行诊断,确定其不是新冠肺炎后,给她开了退烧药。服药后,这名男子带着女儿在医院候诊区休息,待至退烧后,李踔看见这名男子带着女儿离开了诊室。

冬深天寒,到了下班时刻,李踔脱下一身厚重的防护服,在诊室门外因为低温跺起了脚。让他意外且惊讶的是,这位爸爸正拿着一杯热饮在等着自己。“当时这个事情让我很感动,作为医生感觉自己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李踔说。

第一阶段的抗疫开始后,李踔半年都没有回过家里。全靠不定时的视频和家里联系,屏幕前,李踔严实地戴着口罩和医生帽。屏幕的另一头,他的大女儿小名叫“可可”,当时还是小学二年级,看到李踔的样子直喊,“爸爸你穿的这个装备好像口罩超人一样!”李踔觉得好笑之余,还是能感受到女儿知道自己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通过老师的反馈,他知道女儿平时在学校也会告诉自己的同学抗疫人员做了什么工作,工作有多辛苦。

实际上,用“口罩超人”来形容李踔十分贴切。隔离病房开区后,李踔主动申请调到隔离病区工作,历任多个病区临时党支部书记、主治医生、病区主任。“我接触的病人已将近上千人,但没有一个在我的病区里出事的。”李踔笃定地说道。

如果有人好奇隔离病区的医生一天的工作是怎么样的?不妨来看看李踔的一天:早上七点坐上大巴车,八点到医院上班。和上一个班次的医生交班、检查探视病房、给病人开医嘱.....一上午就这样过去了。到了下午,李踔要组织各种培训(医疗培训、院感培训等),各种演习(急救、手术或消防演习),各种活动(关心关爱抗疫一线职工或病人),处理各种其它事情(写各种报告,医疗事务查漏补缺等),还有病人的病历质控.....这些事情都要在下午五点前完成,然后赶上下班回隔离酒店的班车,六点到达隔离酒店后完成每日例行的核酸检查。

回到隔离酒店也并非意味着可以休息了。李踔还要继续在线处理病房各种事情,24小时保持手机不关机,随时处理突发事件。“自从毕业做医生以后,我的手机从来不敢关机。病房病人有病情变化,值班医生可以随时找到我。或者东风院区有紧急会诊,我也得很快赶到。”李踔说道。

作为主治医生,李踔不仅救人,还“救心”。随着新冠病毒的变异,在2021年5月爆发的德尔塔株本土疫情中,李踔发现本土患者经常伴有焦虑、抑郁情绪,引发胸闷、乏力失眠、食欲不振、免疫力下降等各种不适,不利于病人对抗病毒和康复。他发挥自己神经心理学特长,带领团队对患者进行了普遍的焦虑、抑郁和失眠的筛查,针对筛查出有不良情绪的患者,他们时刻关注,并通过手机微信、面对面等形式加强交流,帮助他们进行放松训练,引导他们多听轻音乐、练习八段锦,严重的进行药物治疗。

本土疫情第一位病人郭阿婆让李踔印象深刻,她住医院时间比较长。但阿婆说,不喜欢独自在家隔离,还是在医院好,有医生护士陪着说话,饭菜也好。

“其实阿婆是很高兴有人交流的,每天都盼着我们去,每次都高兴地说,医生护士又来看我了。”李踔说,“有些老人饮食上有要求,比如不爱吃硬的米饭,我们就会和饭堂说,这部分米饭煮软一点。想吃的零食,我们也尽量通过闭环系统送进来。”

丈夫眼里的“全能担当”

但在李踔眼里,妻子储眉才是那个“全能担当”,一方面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一方面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担。

“2020年疫情一开始,其实大家都不知道这个病毒有多么严重,我们医院很多医生主动报名去一线的,那个时候我觉得真的是特别了不起。”储眉说。

“他在年前就去了一线,我其实也想去。但医院为了照顾‘双职工’家庭,没有让我们两个都上最前线,将我派去了医务科。”储眉说,“医务科负责全院疫情监控和汇报,庞大的数据整理和24小时上报各种资料的工作,虽然这不是在最前线,但大家也非常辛苦,经常需要整夜待命接听电话,睡不了觉。”

后来因为体检中心缺人,储眉被调至体检中心核酸检测岗,不仅为嘉禾院区院职工撩鼻咽拭子,也负责医院工地数百位工人的核酸采集。经常一天下来,胳膊酸胀得抬不起来。回到家后,她还要接替公婆,辅导大女儿的作业,照顾好两个娃。

“这样的两头工作其实比我在隔离病区里还要累!”李踔说,2021年5月份和11月份的时候,储眉也去了康复病区需要闭环管理,同时平衡工作和家庭的担子轮到他来挑。

“她在隔离病区工作的时候,我在这里带两个娃,父母身体还不好,有时候还带他们看病,真的感觉好累,也吃不消。”经过这段经历以后,李踔才深刻知道妻子的付出有多大。“没有她的支持,我没办法安心在隔离病区做这么多的工作。”说到这里,李踔几近哽咽。此时,夫妻对望一眼,多少深情尽在不言中。

李踔、储眉之间的相互支持也不只是疫情期间。说起两人的相识,已经算是“老夫老妻”的夫妇俩都有点羞涩。但李踔还一直对最初的相识记忆犹新。2006年,李踔硕士毕业答辩完后将论文答辩的材料送到硕士导师家里,就是在那里两人第一次见面。

第二年,李踔受硕士导师推荐来到中山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而储眉则到了深圳继续研究生学业。“当时广州深圳两地经常跑一跑,彼此的感情更加深厚了。”在李踔的建议和支持下,储眉后来也来到了广州读博士,两人才从此成就了这段佳缘。

家人的支持是前行最大的底气

同样为李踔、储眉这个“小家”付出了很多的还有他们的父母亲。

2018年1月,李踔作为第八批中国青年志愿者赴非洲国家塞舌尔去开展为期一年的志愿工作。就在李踔还在当地熟悉情况的时候,2月就得知自己的母亲突然脑部出血要住院做紧急手术。

正当李踔在塞舌尔当地万分着急的时候,中国驻塞舌尔大使大使馆的领导也劝他赶紧回家。“但是我爸就说,你刚刚到那里工作,不要因为家庭耽误了工作,我在这里可以照顾你妈妈,你放心。”李踔说。

李踔的父亲李福刚是一名国企退休领导干部,更是一名老党员。回想当时的情形,他也觉得“实际上那时候真的很难。”李踔的母亲发病后在当地医院住院,当时昏迷了三天。但最开始的时候,李福刚都没告诉李踔。是后来医院的医生说,李福刚有责任把妻子住院的事情告诉作为儿子的李踔。他才告诉了自己的儿子,尽管如此,李福刚还是想着自己能克服的困难,就直接把它克服了。不能让李踔刚到塞舌尔就回来。

同样坚定支持李踔援非的还有储眉的父母亲。储眉说,其实李踔要报名去援非的时候自己内心是有犹豫的,因为当时他们的小儿子才八九个月。“但那时候,我父母帮忙带孩子,他们非常支持李踔去援非。”

在双方父母的共同支持下,李踔得以在塞舌尔安心开展自己的工作,充分展现了自己在神经内科的所专所长。“刚去的时候,我发现非洲经常有一些不明原因的抽搐发作,发病率很高,有可能是它本身癫痫发作,也有可能是酒精、吸毒等其他问题引起的,就比较难以鉴别诊断。”

塞舌尔医院有一台脑电图,但当时有些接触不良,也没有多少人使用这台仪器。李踔到了那里之后,就主动承担起这项工作,不仅动手把脑电图修好了,还在一年里做了600多个成人脑电图和近100个的儿童脑电图。

“这是我一年里最自豪的工作。”李踔回想起援非这一年,有好多温暖而欣慰的时刻。“印象最深的病人是一个8岁的小男孩,他从6岁的时候就开始出现了不明原因的抽搐伴黑矇,当地的医生用了很多药物都没有控制好。后来我用这台脑电图发现了他病情发源于枕叶,结合他的临床表现和病史,诊断晚发型儿童枕叶癫痫,给他调整了药物。直到我离开塞舌尔,他都没有再发病过。”

从回忆拉回眼下。一直以解决患者疼痛为己任的李踔,即将结束轮休,再次回到隔离病区的工作中。由于市八医院对于隔离病房里的医务工作者实行封闭式上班28天,酒店集中居住休整14天,再回家轮休14天的闭环管理。李踔依旧常常在家庭生活里缺位,但他坦言,来自储眉和父母的支持让他能在一线的无形压力里,带领自己的团队专注于病人的救治。

带着“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家风,李踔、储眉夫妇俩,一个以身作则,以仁心妙术在“抗疫”前线当先锋;一个兼顾内外,巾帼不让须眉温柔坚韧守后方。正因为有了李踔、储眉这样的“白衣天使”,我们终于迎来了花开正好的这个春天。

人物介绍:

丈夫李踔,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神经内科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内科一党支部书记。2019年因“援非”一年获中国驻塞舌尔共和国大使馆嘉奖令和塞舌尔医疗卫生机构嘉奖令。2020年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获”广东五四青年奖章”、广州市卫健委“党员先锋岗”称号。自从疫情暴发以来,李踔一直工作在广州市八医院隔离病区。

妻子储眉,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长期从事口腔临床工作,专注于HIV感染者颌面部肿瘤的手术治疗,疫情以来先后在隔离病区、医务科、体检中心等工作。

文/徐雯雯(资讯)

本网推荐
相关新闻